公锥
公锥是打捞管柱内孔部位的一种常用打捞工具。是由高强度合金钢锻料车制,并经过处理制成。公锥按照接头螺纹与打捞螺纹规格分为右旋螺纹(正扣公锥)和左旋螺纹(反扣公锥)有的公锥开有排屑槽。打捞螺纹分锯齿形螺纹和三角形螺纹两种。
1.技术规格
2.操作要点
根据落鱼水眼尺寸选择公锥规格。检查打捞部位螺纹与接头螺纹是否完好无损。
测量各部位尺寸,绘制草图,计算鱼顶深度与打捞方入。
用相当于落鱼硬度的金属敲击非打捞部位螺纹,以此检验打捞螺纹的硬度与韧性。
公锥下井时,一般应配接震击器与安全接头。
下钻到鱼顶深度以上1—2米开泵冲洗,然后以小排量循环并下探鱼顶。根据下放深度、泵压、悬重的变化判断公锥是否进入鱼顶。
造扣。造扣时,落鱼尺寸不同,造扣压力也不同。落鱼尺寸大,造扣钻压也大。新公锥最大造扣钻压不应超过40千牛。1:16锥度8扣/英寸的公锥造8扣(指实进扣数)就可以。
打捞起钻前,应提起钻具,然后下放到距井底2—3米处猛刹车,检验打捞是否可靠。起钻要求平稳,严禁转盘卸扣。
2母锥
母锥是从鱼顶外部打捞管柱的一种工具。和公锥一样,也是由高强度合金钢锻料车制,并经过处理制成。有的母锥也开有排屑槽。打捞螺纹分锯齿形螺纹和三角形螺纹两种,螺纹规格与公锥相同。1.技术规格
2.操作要点
母锥的使用方法和公锥的基本相同。根据落鱼水眼尺寸选择母锥规格。检查打捞部位螺纹与接头螺纹是否完好无损。
测量各部位尺寸,绘制草图,计算鱼顶深度与打捞方入。
用相当于落鱼硬度的金属敲击非打捞部位螺纹,以此检验打捞螺纹的硬度与韧性。
母锥下井时,一般应配接震击器与安全接头。
下钻到鱼顶深度以上1—2米开泵冲洗,然后以小排量循环并下探鱼顶。根据下放深度、泵压、悬重的变化判断是否鱼顶进入母锥。
造扣。造扣时,落鱼尺寸不同,造扣压力也不同。落鱼尺寸大,造扣钻压也大。新公锥最大造扣钻压不应超过40千牛。1:16锥度8扣/英寸的公锥造8扣(指实进扣数)就可以。
打捞起钻前,应提起钻具,然后下放到距井底2—3米处猛刹车,检验打捞是否可靠。起钻要求平稳,严禁转盘卸扣。
3磨鞋
磨鞋是磨削井下落物,修理鱼顶的工具。磨鞋主要由上接头和镶有硬质合金齿或堆焊耐磨材料的磨鞋体组成。根据用途可分为平底磨鞋、凹底磨鞋、引子磨鞋等几种。1.技术规格
磨鞋技术规格
2.操作要点
1)用于裸眼中的磨鞋,其外径应比井眼小10%,套管中使用的磨鞋比套管内径应小6。5毫米以上。
2)用平底和凹底磨鞋铣落井碎物时,开始反复划眼到底,然后小钻压磨进一段时间,再逐渐增加钻压。最大钻压应根据磨鞋大小选用。磨铣排量是正常钻进时的1/2。磨铣过程中,磨进一段时间,(0.5~1)小时或进尺0.2~0.5米,应上提钻具并停泵上下活动,待碎物沉到井底后划眼至井底,加压后开泵磨铣。如此反复,直到磨完为止。起钻前应以正常排量洗井1~2周。
3)内引子磨鞋一般用于修整鱼顶。引子的大小根据落鱼的直径选用。引子不宜太长,一般为50~毫米。引子采用实心钻杆,用螺纹上紧后焊死。
4)外引子磨鞋是保护套管或防止偏磨落鱼的一种修理鱼顶的工具。套子应焊牢,磨鞋体处应割孔焊接。套子应尽量选取强度高的管子制造。
4铅印
铅印有锥形铅印和平底铅印,它主要用于确定落鱼的位置和形状。需要确定套管的挤扁程度和破裂位置时可选取锥形铅印。鱼顶情况不准时应选取平底铅印,除此之外,平底铅印还可以用于测定钻头和金属落物的位置和尺寸。铅印由接头体和铅模组成。铅印中心有孔,可以循环钻井液。接头体在浇铸铅模的部位有环形槽,以便固定铅模。接头体上部有管柱连接螺纹。1.技术规格
平底铅印规格表
2.操作要点
根据套管内径和井眼尺寸选择相应规格的铅印。一般情况下,铅印直径小于井眼直径10%。
下钻前应印底(锥形铅印的圆周)整理平整,残余印迹应做好记录。
井眼必须畅通无阻,严格控制下放速度,遇阻不得硬压。
打印位置必须准确。平底铅印打印前应先循环钻井液,待鱼顶冲洗干净后再打印。
打印压力应根据鱼顶情况确定。如果鱼顶断面为尖茬,打印压力应小一些(5—15千牛)。加压过大容易将铅印掇掉一部分。如果估计鱼顶较为平整,可以适应增加打印压力。例如,使用直径毫米铅印打印毫米钻杆接头时,打印压力一般为50—80千牛。
只允许打印一次,一些特殊情况下,也可以转动度再打印一次,但第二次打印压力比第一次小二分之一左右。
使用锥形铅印打印套管磨损部位时,打印深度必须准确,并且不得硬压,否则将会挤掉铅模。
井口卸铅印时,注意保护好印迹,防止地面印迹与打印印迹的混淆。
5机械式内割刀
一、概述
ND-J型机械式内割刀是从套管、油管、钻杆内部进行切割的一种机械式切割工具。为防止切割到套管、油管接箍,割刀下入井内时应避开接箍位置,有条件时可与接箍探寻器配套使用。如配接打捞矛时,可与内割刀一起提出井外,不需单独打捞,也可单独下打捞工具捞出被割下的落鱼。二、型号表示方法
一、现有型号
NGJ(7″)、NGJ(5″)、NGJ89(3-1/2″)、NGJ73(2-7/8″)。
二、机械式内割刀规格系列及性能参数见表1。
表1规格系列及性能参数㎜
三、结构、工作原理
1、结构
ND-J型机械式内割刀结构见图1,由摩擦扶正部分、锚定缓冲部分、切削部分等三大部分组成。摩擦扶正部分由扶正体、摩擦块、滑牙套、带齿定位环及下引锥等零件组成。
锚定缓冲部分由卡瓦锥体、主簧和主簧座等零件组成。
切削部分主要由中心轴、刀片支承、刀片、推刀块、刀片簧、止推环和开合螺环等零件组成。
2、工作原理
内割刀下入预定井深时,正转割刀中心轴3圈,滑牙套与滑牙片脱开,此时磨擦块因弹簧的作用紧贴管壁,套在扶正体上的零件及卡瓦不随中心轴转动,并靠滑牙片与滑牙套的啮合作用上移,这时卡瓦在卡瓦锥体的燕尾斜坡作用下直径扩大,把割刀锚定在管壁上。下放中心轴,三把刀靠推刀块的斜面在径向方向张开。旋转钻具,即可切割。当中心轴压到止推环端面上,即切割完毕。上提中心轴,三把刀脱开推刀块的斜面,在刀片簧和其自重的双重作用下,刀尖收回,而滑牙套与滑牙片靠滑牙片簧及倒锯齿的结构恢复初始的啮合状态。与此同时,卡瓦锥体随中心轴一起上移,使卡瓦失去楔紧作用,松开锚定在管壁上的割刀工具,继续上提中心轴,直至下引锥的上锥面抵住带齿定位环的齿面时,使可提出割刀工具。四、使用、操作
1、下井前的准备
根据被切割管柱部位内径尺寸,选择规格适当的机械式内割刀,常用机械式内割刀性能参数应符合SY—9l规定见表1。
检查刀片及摩擦块是否转动伸缩自如,刀刃、卡瓦牙、上接头螺纹是否完好,其它部件装配是否正确。卡瓦对芯轴同轴度公差、刀尖径向和轴向相对位置应符合SY—91规定(见表2),对不符合表2规定的,应加以调整至符合。
内割刀下井前应按跟踪卡检查核对,准确无误后,方可下井。
2、操作方法
(1)如在斜井中工作,为使割刀工作尽量稳定,可在割刀与钻铤之间加弹簧移动式扶正器。
(2)切割钻杆、套管、油管时的操作工艺。
内割刀联接于钻柱上,并下至预定井深,但应避开套管、油管接箍、钻杆接头等处。
转割刀3圈,使滑牙片与滑牙套脱开。
放切割钻上(约5~10KN),使卡瓦与被切割管柱内壁咬紧。
10~18转/分的转速正转切割钻具,进行切割作业。切割过程中应逐渐加压,每次下切割钻具约2毫米,不要超过3毫米。这样当下放钻具总长度为32毫米时,旋转自如,无反扭矩出现(即扭矩值复原)表明切割完成。此时,可提高转速至28转/分,并反复加压(5KN)两次,若扭矩值无增,即证明管柱切断。
停止转动钻具,应先缓慢上提,使内割刀恢复初始状态后,再将内割刀起出井外。
行打捞作业,取出被割断的管柱。注:在落鱼较深的情况下,为简化打捞程序,可在割刀上部接适当的小钻杆,其长度等于切割位置到鱼顶处的长度,小钻杆上端接打捞矛。这样割断后,先上提割刀使之恢复初始状态,然后,再下放钻柱使打捞矛进入鱼顶孔内,反转一圈,上提钻柱,即可把落鱼与割刀一起取出。
3、注意事项
下放前刀头应处于缩回状态。
下放内割刀时严禁转动钻柱,如下放遇阻,应上提钻柱检查原因。
切割时应缓慢正转,操作要平稳,送钻要均匀。
五、现场维护保养
1、使用后清除上接头、刀槽、卡瓦及其它部件上的油污、泥渣,检查各零件的安全性,然后涂防锈油,并存放于干燥通风处。
2、上下钻台要小心,防止碰坏刀片、卡瓦牙及螺纹。
3、存放18个月后,使用前应重新拆开维护保养。
4、现场检查,出现判修、判废依据情况之一应回收修理或报废。
六、维修
1、拆卸
夹持中心轴大端,卸下下引锥。
正转扶正体,使滑牙套下端露出,用扳手反转滑牙套使之退出。
夹住开合螺环,旋松卡瓦锥体,取下扶正块体部件及相连的卡瓦和卡瓦锥体。
松开开合螺环并取下分离卡瓦和卡瓦锥体。
取下主簧座及主簧。
取下止推环及三个推刀块。
分解心轴部件。
分解扶正体部件。
2、零件鉴定
上接头和中心轴应按SY/T与JB/T进行无损检测,不合格者应报废。
磨损刀片可修复再用,修复后应符合表1规定。
连接螺纹损伤深度小于0.3mm,可用细锉刀、油石和砂布修整,否则应更换相应零件。
与钻具连接的螺纹应符合Q/CNPC-TZ52的规定。
3、组装
装配前应将全部零件清洗擦拭干净,螺纹部分涂润滑脂,所有配合表面涂润滑油。
装配的顺序应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。
安装滑牙片时,应面对扶正块体三个相应槽,按滑牙片端面上的顺序号反时针方向依次装入。而对卡瓦锥体的安装,必须先与安在扶正体部件上的卡瓦结合后,才能往中心轴上套。
检查刀片及摩擦块是否转动伸缩自如。卡瓦对芯轴同轴度公差、刀尖径向和轴向相对位置应符合SY—91规定(见表2)。
装配后,接头内螺纹涂防锈脂,并配戴护丝。
内割刀外表面涂油后入库保存。
表2常用机械式内割刀性能参数mm
—长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