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国善谋,中国派6人赴俄学造炮,20余年

北京主治手足癣医院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jzkbdfyy/210309/8728699.html

在年的第三届国际军事比赛“炮术大师”项目中,因为对竞赛规则中“车载迫击炮”的翻译和理解出了偏差,我军参赛队派出了PLL-05式自行迫榴炮参赛。结果在现场出现了尴尬的一幕——当其他国家的炮组还在从Урал-卡车上,慢吞吞卸下2С12Сани“滑雪橇”牵引式迫击炮时,我军炮组早已摧毁目标转移阵地了。

令人心情复杂的是,自行迫榴炮本来是苏联的特产,著名的2С9Нона-С“秋牡丹”早在年就已经列装部队,在阿富汗战场也有过出色的表现。到了年,以БТР-80装甲输送车为底盘的2С23Нона-СВК列装海军步兵。

其实,在年俄罗斯并不是拿不出先进的自行迫榴炮。在年推出的2С31Вена“静脉”已经出口到了阿塞拜疆,廉价版的2С34Хоста“玉簪花”也在年已经公开展出。只是“炮术大师”的比赛规则,要求必须使用陆军现役装备。而俄罗斯因为军费有限,自行迫榴炮只装备了空降军和海军步兵,陆军无福消受,结果被我们“砸了场子”。

细说起来,迫榴炮是冷战年间苏东阵营的特色装备,是一种性能非常优秀的营、团属伴随火炮。在这一领域,西方国家至今也没有对标的产品。我国借鉴老大哥的成功经验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让陆军合成部队在营属伴随火炮上,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了不小的优势。而关于mm自行迫榴炮的前世今生,以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异军突起,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轶事。

幕后功臣——来自高卢雄鸡的馈赠

迫击炮和榴弹炮在性能指标上,有比较明显的区别。迫击炮是一种曲射火炮,高低射界一般在+40°~+85°之间,炮口初速较低、弹道高而弯曲,可以有效打击高大遮蔽物背后和反斜面上的目标。而榴弹炮是一种兼顾直射和曲射的火炮,高低射界一般在-3°~+75°之间,炮口初速略高,弹道较迫击炮低平,在同等条件下射程更远。

传统迫击炮只能曲射,打击机动目标的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,都不如其他直瞄火炮。虽然早在抗日战争期间,我军就创造了迫击炮平射的战法,但是射程和准确度都大幅下降,只能临时用来应急。而传统的榴弹炮,在山地和城镇复杂环境下,存在较大的死角,在作战灵活性上有所不足。迫榴炮则是一种结合迫击炮与榴弹炮弹道特性的火炮,实现了优点互补,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率。

虽然迫榴炮是苏联的发明,但是法国在其中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这一切还要从MO--RT-61式mm线膛迫击炮说起。它是一款法国和荷兰联合研制的火炮,创造性使用了耐火橡胶柔性单带和浅膛线设计,解决了线膛条件下前装迫击炮的击发问题,大幅提高了炮口初速、射程,将炮弹优化为圆柱形,提高了装药量,还减小了炮弹散布。

这款里程碑式的产品,在年列装法军的同时,也被积极推向国际军贸市场,先后被十多个国家引进,苏联也乘机搞到了样品。苏联中央精密机械制造研究所在测试中发现,与同口径的ПМ-43滑膛迫击炮相比,MO--RT-61射击密集度提高了2~2.5倍,射程从5.7公里增加到8.1公里。法制PR-14型迫弹装药量达到了惊人的4.4公斤,而苏制3ВОФ53迫弹仅有1.8公斤。于是,中央精密机械制造研究所脑洞大开,尝试着将一代神炮Д-30与MO--RT-61结合起来。

在彼时着眼于“战区核战争”的时代背景下,采用全封闭式设计的自行火炮,是队属支援炮兵的不二之选。在陆军相继获得2С1Гвоздика“康乃馨”mm自行榴弹炮2С3Акация“合金欢”mm自行榴弹炮之后,正在全面机械化的空降军也希望得到类似产品。然而,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以БТР-Д空降装甲输送车为底盘,搭载2А32型mm榴弹炮的2C2фиалка“紫罗兰”,在测试中因为底盘无法承受后座而开裂,遭遇严重的挫折。

就在这时,中央精密机械制造研究所伸出了援手,拿出参考法国线膛迫击炮技术,采用尾管式发射药、炮尾装填、改装新型炮闩并加装反后座装置的样炮。最终,这门设计巧妙的火炮获得了2A51的编号,与加长的БТР-Д底盘结合,成就了一代经典2С9Нона-С“秋牡丹”自行迫榴炮。

进一步提高了炮闩闭气装置和反后坐装置的可靠性之后,改进后的2A60型火炮与БТР-80装甲输送车底盘结合,衍生出了2С23Нона-СВК轮式自行迫榴炮。进一步升级的2С31Вена“静脉”安装了加长身管的2A80型火炮,之后又相继开发出2С34Хоста“玉簪花”和2С42Лотос“莲花”等系列产品,形成了一个庞大的mm自行迫榴炮家族。

迫击炮与迫榴炮,一字之差大不同

迫击炮和榴弹炮在弹药特点、发射机构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,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难度着实不低。迫击炮的炮尾尺寸与身管无异,榴弹炮的炮尾结构包括了药室、坡膛等;迫击炮的炮弹是水滴形,榴弹炮的炮弹是锥头圆柱形,内膛定位方式不同;迫击炮多采用药包发射,部分榴弹炮采用药筒,炮闩闭气方式不同。这些差异在火炮设计中是很难调和的。然而,这些都难不住苏维埃的能工巧匠。无论是2A51火炮独树一帜的炮闩闭气设计,还是3ВОФ-54杀爆弹妙然天成的结构,都达到了堪称艺术的高度。

我们先来看看炮尾闭气的问题。直接使用发射药包的火炮,多采用螺式炮闩,以蘑菇头塞进药室侧壁形成密封。使用药筒的火炮,配合半自动楔式炮闩能提高射速,炮尾的密封由闩体与药筒底缘完成。作为营属支援火炮,mm迫榴炮对射速有较高的要求,所以2A51采用了立楔式半自动炮闩。不过,又增加了一个蘑菇头,用来解决闭气的问题。而蘑菇头又兼做半自动装弹机的底托,同时起到闭闩的作用,一物多用大大简化了结构。

另一个有趣的地方,是在榴弹和破甲弹上,借鉴了无后坐力炮的弹药结构,采用底杆解决了膛内定位的问题。对于榴弹炮和加农炮,不管是使用药包还是药筒,弹头都是通过坡膛来定位,可是迫榴炮没有这个结构。于是,设计师使用底杆解决了弹头定位问题。在击发后,火药燃气将顶部螺纹部分的剪切环剪断,弹头飞出而底杆留在炮膛内,随后被抽壳挺拉出。

在精巧的设计下,2A51火炮在弹药上做到了不挑食,可以兼容水滴形的滑膛迫弹,也能使用北约制式的圆柱线膛迫弹。这对于需要深入敌后作战的空降兵好处很大,意味着既可以与老式滑膛迫击炮通用弹药,又可以使用同口径的缴获弹药。而尾翼稳定破甲弹的加入,使得迫榴炮具备了应急反装甲能力,虽然不足以对付主战坦克,但是对步兵战车等轻型装甲车辆威胁巨大。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迫榴炮的炮口初速较低,再加上尾翼稳定的特性使然,3БК19破甲弹只能进行直瞄射击,直射距离米、有效射程米。

不过,凡是都有两面性,线膛设计也有一个小缺点——只能采用半自动装填,无法实现全自动。因为迫榴炮的膛线起始于身管底端,有弹带的弹种在装填时得“认膛”,需要手动将弹带上的凸纹与膛线对齐,对射速会有不利的影响。这个先天的不足,只能通过日常训练克服。

国产迫榴炮到底是不是仿制品

一直以来,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媒体,发布的关于我国的文章和报道,总是充满殖民者的傲慢与偏见。特别是在军工技术和武器装备方面,他们总是习惯于强行给我们自主研制的产品“找爹”。

在国产PLL-05式轮式自行迫榴炮亮相以后,国外媒体纷纷宣称这是仿制的俄罗斯2С23Нона-СВК“秋牡丹”的产品,更有捕风捉影的消息表示,我国曾经引进过实车样品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早在中苏关系正常化,双方重启军事合作项目之后,我国兵器工业部门的学术刊物,就积极开展了相关技术的跟踪。

在当时“军队要忍耐”的历史大背景下,非紧要项目无法得到国家财政的资金支持。不过,在学术交流、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还是非常积极的。在科技部外国专家局和北方工业集团外事部的部分赞助下,年到年左右兵器所先后派出两批共6人的学术交流团队,前往俄罗斯进修和短期培训,其中就有后来PLL-05自行迫榴炮系统的总设计师许耀峰同志。

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的前身是列宁格勒机械学院,在苏联时代专门为国防工业部门培养技术人才,在兵器领域拥有极高的造诣,2С9和2С23迫榴炮系统都是该校的手笔。在完成进修和短期培训回国后,这6位专家在《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》上发表了关于2A60型迫榴炮的技术分析,同时建议为当时我军的快速反应部队研制同类武器,兵器工业集团就此开展了原理样机的研制。

原理样炮在第一轮试验中发射了56发炮弹,结果表明火炮系统和弹药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。项目团队表示,可以在不引进国外技术的情况下,短期内完成多功能迫榴炮武器系统的定型。于是国营厂(晋林机械厂)在年提出了以ZSL-92轮式装甲输送车作为底盘的自行迫榴炮方案,并在年获得总装备部的正式立项。

不可否认,PLL-05的火炮部分,包括25倍径身管、40根小缠距右旋等齐浅膛线、蘑菇头塞紧具在内的设计都与2A60一致,但是炮闩和闩室沿用自86式mm滑膛反坦克炮,驻退机和复进机的位置与形制也有所不同。相比于参照原型±35°的有限射界,国产PLL-05迫榴炮在水平方向具备全向射界,只是在超过±35°之后装填速度会受到影响。

PLL-05最初配套的弹药包括迫弹、榴弹和破甲弹三个大类6种弹药,沿用了参照对象的结构。其中,配套的迫弹有3种,分别是普通高爆迫弹、卫星制导迫弹和半主动激光制导迫弹。其中,国产卫星制导迫弹CEP≤5米,超过了美国MAPMI“精确制导迫击炮弹”CEP≤10米的标准。

由于设计年代较早,2С9和2С23的信息化水平较低,虽然在服役期间经过改装增加了指挥、通信、导航定位等设备,但是受制于平台老旧性能并不理想。而国产PLL-05在设计之初就强调了数字化,具备自动测地、调炮、气象修正功能,可以在火控系统的辅助下进行多发同时弹着射击。炮连车辆组网后,可以由连长车遥控同步射击。

在PLL-05服役后,为了满足重型合成旅下属合成营的需求,我国军工部门又研制了PLZ-10履带式自行迫榴跑。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,PLZ-10具有更高的信息化水平,弹药的种类也更加丰富。

自年的第9届珠海航展起,兵器工业集团和兵器装备集团就展出了多款先进的mm外贸迫弹,其中GP-系列在出口后,已经在中东、北非等地经受了实战的考验,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。其中,GP-B型末敏迫弹是全球首创,战斗部穿深不低于mm,有效射程7.5公里。

虽然在迫榴炮领域我国是后来者,但是经过军工战线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,我们捍卫了这款“社会主义阵营特色装备”的荣誉,为打造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有力地保障。

华山论剑——国产迫榴炮与国外产品的对比

对于合成营而言,防御作战时的正面宽度为3~5公里,纵深为2.5~5公里,进攻作战时的正面宽度为2~3公里,纵深为2~8公里。而mm迫击炮的有效射程远界在7~10公里,炮弹杀伤力与相近口径榴弹炮接近,满足了在己方浅近纵深内,覆盖作战范围的火力要求,又与旅属炮营的加榴炮和火箭炮的射程无缝衔接。

mm迫击炮成为了约定俗称的“国际通用标准”,在陆军合成部队中是营属伴随火炮的绝对主力,像英国的RO-SPMortar、美国的M、法国的2R2M、瑞典和芬兰联合研制的AMOS和NEMO等等,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产品。但是,西方国家的自行迫击炮与东方的自行迫榴炮相比,只能用相形见绌来形容。

其实,单看纸面性能指标,与国外类似产品相比,我国的PLL-05和PLZ-10自行迫榴炮并不突出。以PLL-05为例:高爆迫弹有效射程8.5公里,弹重13.9公斤,装药1.8公斤;杀爆榴弹射程9.3公里,弹头重19.8公斤,装药5公斤;火箭增程榴弹,弹头重19.8公斤,射程12.8公里,装药3.2公斤;发射迫弹时,射速为每分钟10发,发射榴弹时,射速为每分钟6~8发。可以说,各项指标中规中矩。

著名的AMOS迫击炮套件,采用25倍径滑膛身管,水平射界°、高低射界-5°~+85°,炮口初速m/s,双管布局时的最大射速(以固定仰角、同号装药连续发射)达到每分钟26发,其中前5秒即可打出4发炮弹,持续射速能达到每分钟12发。在发射VAM15.00高爆迫弹时,曲射最大射程10公里,直射有效射程1公里,炮弹重量15公斤,装药3公斤;发射Strix“林鸮”普制导炮弹时,普通型射程5公里,增程型射程8公里。

不过,AMOS夸张的高射速是滑膛结构带来的好处。因为滑膛身管装填时不需要“认膛”,可以适配自动装弹机,结合优秀的控制系统,最多能实现14发炮弹同时弹着。该型火炮还有个有趣的设计,在炮弹的尾翼卡了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金属底座,类似坦克炮可燃药筒的金属弹底,起到闭气的作用。

但是,滑膛结构的曲射火炮的散布都不好看。俄罗斯和我国的mm线膛迫榴炮的散布,在最大射程上是距离1/、方向1/0,而AMOS在最大射程上的散布是距离1/、方向1/——更直白点讲就是AMOS的散布椭圆面积是PLL-05的6倍。可见滑膛迫击炮的射速优势,并不能转化为毁伤概率的优势。

其实,在迫击炮上实现高射速并不是特别困难。我国已有PCP-的经验,而且北方工业集团还制造过mm自动迫击炮样炮,爆发射速达到3秒1发,曾为外国客户进行过实弹演示。但是因为散布太差,最终未能斩获订单。

当然,使用制导炮弹可以改善散布。但是作为营属火炮,使用的最多的还是普通弹药,只有偶然遇到个别高价值目标或者特殊情况时,才会拿出昂贵的制导炮弹。而且,使用制导炮弹时AMOS的有效射程仅为8公里,而PLL-05能达到13公里。所以,纸面上的优秀,不代表实际的强大。

作为迫榴炮的故乡,俄罗斯从2С31Вена“静脉”开始,换装了加长身管的2A80型火炮,有效射程提高到迫弹8.8公里,火箭增程弹18公里,火箭-滑翔复合增程弹据称达到了29公里。按照规划,该型火炮将取代mm榴弹炮。从射程上看,似乎没有问题——2С1Гвоздика“康乃馨”发射凹底榴弹时,射程18公里,凹底-底排榴弹射程22公里,底排-火箭复合增程榴弹射程27公里。

但是,迫榴炮使用火箭增程榴弹时,不仅散布急剧扩大,在战斗部装药量上的优势还荡然无存了。比如射程同为18公里的mm榴弹炮凹底榴弹和mm迫榴炮火箭增程榴弹,前者弹头重21.76公斤、装药量3.52公斤,后者弹头重19.8公斤、装药量下3.25公斤,此时迫榴炮已经处于劣势。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弹翼和控制组件,战斗部装药量将进一步下降到1公斤左右,那点可怜的威力实在不够看。

mm迫榴炮与mm迫击炮和mm榴弹炮是相互对立统一的。对于传统的mm迫击炮,mm迫榴炮结合了榴弹炮的优点,具有散布范围小、有效射程远、可以平射、炮弹威力更大的优势。但是对于mm榴弹炮,mm迫榴炮的带来了线膛迫击炮射速慢、火力密度低、炮口初速低、直射距离短、散布范围大的缺点。

迫榴炮的优势是相对迫击炮而言的。在合成旅的火力体系中,mm迫榴炮与mm榴弹炮不是竞争的关系,而是合作的关系。以我军重型和中型合成旅为例,伴随支援火炮形成了9公里内mm迫榴炮、27公里以内mm榴弹炮、10~40公里mm火箭炮,整个梯次非常合理,具有高度的灵活性。

从美国陆军的8“航路点”改革也能瞥见端倪。在改革方案中,美军将原先下放到旅属炮营的mm/L39加榴炮收归师属,又启动了“MWS”超轻型mm车载榴弹炮的研制工作,还在测试瑞典和芬兰联合研制的NEMOmm自行迫击炮。未来的火力配系与我军几乎一致,不过还差了一样mm火箭炮。由此看来,我国的陆军合成部队装备配置非常具有前瞻性。

战情解码

感谢您的支持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tzrz/1037.html